统一新医学的雏形——时空医学

时间:2023-06-13 13:06:04 来源: 时空医学研究院

编者按:
从人体科学的观点,中医有许多比西方医学高明的地方,但将来的医学一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学。(1990年12月11日致徐振林——《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53页)

      以下文章节选自卓旺老师专著《时空医学——从时空两个维度探索医学》p35~p52(第二章  统一新医学的雏形)。

      卓旺,籍贯湖南邵阳,中医主任医师,时空医学创始人,国际空间暗物质研究院亚洲暗物质研究院院士,爱国工程研究院院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时空医学研究院首任院长。先后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专业和毛泽东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班。师从数十位名宿,擅长中草药研究与治疗,熟谙民间特效医疗绝技,精通苗医苗药,为了全民的健康自主、快乐自持和生命自在,他孜孜以求、矢志不渝。

      《时空医学——从时空两个维度探索医学》为卓旺老师《步入时空看医学》系列专著之一,全书共分九大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时空医学的理论与应用,现已出版面世!时空医学将打开时空之门,引领人们步入时空隧道迈上新的台阶——揭示生命医学的奥秘,与健康同行,与人类同在!


第二章 统一新医学的雏形


  时空医学是探究“人之两身”奥秘,探求“天人合一”之法,探索“自然和谐”之理,揭示“时空密码”,实现“养治一体”的划时代新兴社会医学。它源于东方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医学,继承、发展和超越了传统医学,吸收、补充和创新了现代医学,是一个完整的新医学体系和大健康之法。它开创了“医”“术”“道”三者相结合的医学先河,在它身上可见统一新医学的雏形。

第一节 主流医学的发展与创新

  医学从来就不是一个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体系,返本开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当今两大主流医学: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亦是如此。
  中医最早的理论专著是《黄帝内经》,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在药物学、辨证施治、针灸学、病因证候学等方面都有专门的论述。至金元时期,中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如“寒凉派”“攻下派”“补土派”“养阴派”。大约公元11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免疫学的先驱。公元17至19世纪,由于传染病的不断流行,人们在同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温病学派。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医、西医、中西医并存的局面,并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
  现代医学,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西医”,起源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它的发展虽只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但其发展与成就不容忽视。18世纪,西方发现了细菌,随后发明了抗生素,一举控制了瘟疫,从此奠定了西医的权威地位。人体解剖学、显微镜、细胞病理学、经典免疫学等的发展,使人们直观地看到了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的过程,让人们越来越相信西医。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西医走向以微观证据为主,在基因、DNA等更微观的方向上,不断揭示出生命物质的实质和规律。干细胞再生治疗技术作为新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正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重视。西医急救、先进的诊断手段、完善的外科手术技术、免疫疫苗等,为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节 主流医学的困惑与无奈

  传统中医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东方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论,重灵感思维,思维方式具有系统、动态的特点。可以说,东方科学的整体论思想,以及体现整体论思想的阴阳学说,都在传统中医上得以体现、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
   传统中医为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保驾护航了几千年,至今仍屹立不倒,充分说明了传统中医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传统中医的理论认识非常超前。在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医学将人体看成一个完整统一、和谐发展、有规律可循、可认识的整体。同时传统中医也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季节、昼夜、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都考虑在内,这也体现了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思想始终贯穿于传统中医治疗的始末,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人的大智慧。传统中医的三大基础理论—精气神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从宏观上对于人体的物质组成、相互关系和运动特点进行了阐述。中医学认为阴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所在,传统中医发源于《黄帝内经》,该书162篇中有140篇讲到了“阴阳”问题。中医学所提出的阴阳其实就是与正物质、反物质类似的概念,比西方科学提出反物质的概念(反物质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而携带的电荷正好相反)不知要早了多少年。
   传统中医独特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和因证选方,是传统中医的特点与优势。传统中医诊断是“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由表及里,综合分析体内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变化,其优点是整体性好,能及早发现病情,防患于未然,在预防调理、把握最佳治疗期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扁鹊见蔡桓公就是实证。而且,四诊合参无需像西医一样借助大量的检测、分析仪器,省时省力。辨证论治和因证选方,讲究同病异证、同证异病的原则,也就是说,同一种病可以有多种证型,同一证型可以对应多种疾病,承认个体差异,因而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传统中医在慢性病的对治上效果显著。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一般病因复杂、病情多样,需要治疗与调养并重。长期以来,中医治疗慢性病的优势一直被广泛认可,“慢病看中医”已经成了就医者约定俗成的观念。慢性病病因复杂,有时以西医的手段根本检查不出病因,治疗也就无从下手,但是病人终日有不适症状。中医可根据体征、舌象、脉象等分析辨证,立法处方,遣方灵活;针对治疗过程中复杂多变的病情,中医还有针灸、按摩、理疗、刮痧、药浴等灵活多样的治疗手段,简便易行;通过综合调理,改变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悠久、完整的中医药体系在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亦即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展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治未病”可及时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使机体经常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同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但是在学术界“科学主义”的大环境之下,中医被扣上“伪科学”的帽子,一直处于被打压之列。事实上,自五四运动、科学新思潮以来,对中医的辱骂、诽谤之声不绝于耳,历史上曾多次提出要取缔中医。中医为何如此式微?原因就在于中医遇到了看起来无法逾越的“鸿沟”—无法证明“阴阳”的物质性,也没有固定的疗效评价体系。
  西方科学的基础理论是机械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其研究方式是实验室验证手段。但是人们只承认“阴阳”是一个哲学概念,而非物质概念,中医也无法证明阴阳的物质性。因此,在还原论和决定论的指导下,医学归为自然科学,哲学归为社会科学,医学与哲学因此对立。随着西方物质文明成就远超过东方之时,人们理直气壮地把中医排除在现代医学体系的门槛之外。中医理论过于高深,无论是诊断、治疗都无法像西医一样量化,又没有一个固定的疗效评价体系,实在让世人难以信服。中医对此束手无策,只好忍气吞声、夹缝求生。
  反观现代医学,其占据了医学界的主流地位,成为强势主导方。
  西医的强势并非偶然。借助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西医具有系统化的研究手段和整体战略的发展方向。它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实验医学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在生理、病理、解剖、细胞、微生物、大分子、分子等繁杂的基础分支学科中,与现代各门自然科学同步,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及功能,从微观、宏观两个方向双向发展。在微观、更微观的方向上,以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为指导,不断揭示出生命物质的实质和规律。在宏观方向上,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步入生物、心理、社会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并仍在不断地发展。
  西医的诊断可量化、可复制,而且治疗目的明确,见效快。西医的诊断借助现代精密仪器可以直接观察细胞的生理、病理变化,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电子、光学、生化分析仪器)对人体(或血、尿样本)进行检测、化验,得到相关数据。然后对照基于统计学建立的数据参考体系,在参考范围内则为健康,否则为疾病。诊断结果根据数据的升降、图像的显示一目了然,病人因而直观地明白自己得了什么病。西医根据检查结果“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在现代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压力大的今天,受到世人的青睐。
  前文已经提到,西医的决定论和还原论虽奠定了西医作为主流医学的地位,但也成为西医发展的掣肘。它从根本上忽视了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仅仅机械地从最微细的水平上研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在相当一部分的复杂疾病上体现了其局限性,如在研究高血压病发生的原因过程中,由于其影响因素太多,根本无法将其还原成单一因素进行研究。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根治各种慢性多发病。
  西医诊断的优点是直观、量化,缺点是对生物仪器过度依赖,且只能查出器质性病变(物质结构改变),无法检测功能性病变(能量异常尚未影响物质)。而西医在治疗过程中主张见病不见人,忽略了人的整体性和特异性。西医多利用设备观察生理生化指标,从数据中按照统一标准对症下药,仅仅落脚于病症的普遍性而忽视了个体的特殊性,同时也忽视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不注重人的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所产生的影响,这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凸显出越来越多的不足。
  中、西医是两种思想体系下的文明产物,都是举世无双的成就。指导思想的不同,使中医、西医无形之中皆以自身的优长为轴心围成了一堵坚不可摧的“围墙”,无法逾越,亦无法兼并。正如英国医学博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所说:“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是两列火车。”中医、西医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没有太多交集,彼此孤立在所难免,“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前者超过后者,后者则在最近400年蓬勃发展,挡住了前者”。如此一来,两者各自享受对治疾病成功的喜悦,也同时承受疗治疾病失败的痛苦。
   20世纪50年代后,医学界开始探索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中的应用,这是破题的开始。事实上,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许多中西医结合的成功案例。但是在理论高度上,中、西医还不是“一家人”,这是为何中西医结合所能治愈的疾病有限的原因所在。中医仍是重视整体,但无法量化;西医仍旧头痛医头,但明明白白。这种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若要彻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让两个医学“巨人”肩并肩前行,必须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中医、西医的不完美,给时空医学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时空医学跳出各自的藩篱—消除两者的对峙,并且处处融合,层层归真,终于实现了人们期待已久的中西医和谐完整的统一,开创了人类医学的新局面。传统中医及现代医学的无奈因为“时空医学”的诞生或可成为历史。

第三节 时空医学的融合统一

   时空医学吸取中西医之长,同时博采我国丰富的民间民族医疗保健之精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两大主流医学的融合与统一。

      一、理论的融合统一

  作为时空医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石,“零态生命”和“两身论”代表了时空医学的理论高度,实现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理论上的融合与统一。
  现代医学基于“细胞学说”和“八大系统”理论,势在把握肉身的细胞功能表现和物质结构。借助先进的解剖技术和研究仪器,基于对细胞的研究,现代医学对于肉身的物质结构(组织器官)认识比较深刻,但未能揭示细胞的内在机制和组织器官的内部联系。比如,现代医学认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于“心脏的搏动”所产生的泵血功能,试问,“心脏的搏动”的原动力又是什么呢?现代医学无法解释,因此陷入了发展瓶颈。
  再来看传统中医。传统中医以“阴阳学说”为哲学指导思想,通过“藏象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阐述肉身能量的运行特点。在传统中医的语言体系中,“气血”是基本功能单位。藏象学说,用于阐述单个脏腑系统内部的表里关联;五行学说,用于说明不同脏腑系统之间的联系;经络学说,用于指代人体能量震荡的轨迹。传统中医用“精、气、神”,分别指代物质、能量与元身。但是,传统中医产生的年代,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在认识上显得非常抽象,使得上述理论未能继续发展。现代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后,传统中医受到非常大的冲击。
  时空医学对于人体的认识,部分促成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理论上的融合与统一。
   首先,时空医学通过引入“能量”概念,达成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在医学概念上的统一。例如,对于“肝”这个概念,在现代医学来讲是肝脏器官(细胞),在传统中医则是指肝脏功能区域(肝之气血),前者是能量的物质形态,后者是能量的功用表现,事物表象的一体两面而已,本质都是“能量”。“能量”实现了“细胞”和“气血”的统一。这说明,现代医学、传统中医理论均是我们认识真面目的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参照。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人体,“横看成岭侧成峰”,结果自然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站在最高处,方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基本概念的融合,是现代医学、传统中医融合的基石工作,这样的融合自始至终贯穿在时空医学的研究之中。
   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对人体能量的特性、存在空间以及内在联系的研究,我们终于看到“人”的整体面貌。现代医学通过解剖发掘人体物质结构,发现各种组织器官,这是人体能量浓缩后的物质体;发现“血液循环”,这是能量物质的循环路线。传统中医对人体能量系统做了初步探索:在能量特性方面,提出“阴阳五行”概念;对于不同能量层级,归纳为“精气神”;对于能量空间,提出“三焦”概念;将各种能量辐射路线,归纳为“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注意,它们是路线而不是物质存在),等等,这些均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时空医学完成了人体其余的“拼图”,主要是零态生命、元身、“日常能量内消式循环”路线(脏腑周天)、内外二焦。这是对人体组成结构的有力补充和全新发现,其意义是使作为医学概念的“人”终于变得完整。
   时空医学的贡献远远不只找回了人体其余的“拼图”。将人体内部错综复杂的能量转换、物质运化简要地归纳为“两大能量循环”,建立起指导临床实践的人体能量系统模型,是更为重要的医学重建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传统中医做了相当一部分的系统化工作,只是受限于传统中医产生年代的科技水平(无法借助解剖等技术手段进行参照),未能进一步发展,反而停滞在今日的抽象性辨证论治,令人们无法直观和直接地理解与学习。从这个层面上理解,“两大能量循环”完成了对传统中医的继承和超越。同时,它很好地继承了传统中医的优点,使传统中医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条件下焕发了新的生机。

      ......

分享到: